丹山首页 |红色之旅 | 丹山简介 | 丹山文化大院 | 丹山和谐家园 | 丹山欢迎您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
二十一世纪的丹山 二十世纪八、九十年代的丹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丹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丹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丹山 解放前的丹山
站点公告

    丹山,明朝嘉靖年间(一五二二年—一五六七年)立村聚户,相传由二郎神担山而得名,面积二点六七平方公里,一千三百三十八户,三千七百一十三人,有二十余姓氏。
    社区党总支、居民委员会凝聚了居民的智慧和力量,为美丽、富饶、文明的丹山励精图治,奋力进取,广造福祉。社区面貌焕然一新,居民安居乐业。
    和谐丹山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农、工、商、学、家业繁荣兴旺。丹山人子孙繁衍,爱党、爱国、爱民、爱社,浩气长存。

亲身体验战斗实战、红色之旅 追寻革命前辈足迹、重走解放青岛最后一道防线
丹山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


   1971年3月,丹山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撤销,重建丹山生产大队党支部,陈崇钢任党支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至1975年7月。1971年3月,丹山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撤销,重建丹山生产大队党支部,陈崇钢任党支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至1975年7月。
   50年代栽植的果树,成为丹山人的主要经济收入,是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,产品出口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,被青岛市定为外宾参观接待单位。特别是1972年7月以来,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顿·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莫妮克公主,王室成员和英萨利等贵宾、美国国会议员等多个国家政要在中央、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丹山访问,使丹山的社会主义大果园名扬海内外。
   1973年建起了青岛市建材行业第一大窑厂,购置了拖拉机等农用机械,开始迈向农业生产机械化。建起了水塔,沿主大街装上了多个公用水龙头,解决了全村洗“百家桶”挑水吃的现状。为提高村民健康水平,建立了合作医疗卫生室。
   1975年7月陈崇齐接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。1977年7月王本珂接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。
   1978年5月,招作喜接任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。1978年8月革委会撤销,重建丹山生产大队,王新三、招作喜先后任大队长,至1980年10月丹山生产大队恢复丹山村,并建立了夏庄镇丹山村民委员会。在此期间,丹山在原有的基础上,实行了以副养农的方针着重发展工副业 ,增办了肥皂厂、购置了汽车搞运输、中小拖拉机总数达到30余辆,与夏庄镇合办了羽毛粉加工厂。同时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建立了多支畜力运输队、豆腐坊、纸盒加工厂、针织加工厂,砖瓦厂、冰糕厂等多项工副业,使丹山的经济由以果农为主转为以工副业为主。开展了农业学大寨,分别在丹山岭南头和北头修建了大寨田。

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 您的链接